20150710

P070L06正明因相/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如何攝取心要之理/既親進已如何修心次第/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如是,修習中下之道及善修習如上士時所說道已,於相續中,隨力令生真菩提心。次為此心極堅固故,應以不共歸依為先而受願軌,由願儀軌正受持已,於諸學處應勵力學。次應多修欲學之心,謂欲學習六度四攝菩薩行等。若由至心起欲學已,定受行心清淨律儀。


  1. 如是,修習中下之道及善修習如上士時所說道已:
    1. 因此,修習共中下士道以及好好地照著上士道所說的內容修習之後。消文者按,理解這句時,其句讀稍作了調整。
  2. 於相續中,隨力令生真菩提心:
    1. 應該在身心相續當中,盡自己最大能力使生起真實菩提心。
  3. 次為此心極堅固故:
    1. 其次,為了使生起的菩提心達到最堅固不動搖的狀態。
  4. 應以不共歸依為先而受願軌:
    1. 應該先修持不共歸依,然後再受持願心儀軌。願軌,願心儀軌。願心,依四弘誓願,發無上菩提之心。
    2. 【《楞嚴經》卷八】:「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名願心住。」儀軌,梵語कल्प (kalpa),密教有關佛菩薩、諸天之造像、念誦、供養的方法軌則,稱為儀軌。梵語कल्प सूत्र (kalpa sūtra),記載密教實修法之典籍。【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記密部本經所說佛菩薩諸天神等念誦供養儀式軌則之書。謂之儀軌。」消文者按,「不共歸依」之內涵,請參考回應留言之內容。
  5. 由願儀軌正受持已:
    1. 從真正受持願心儀軌開始。
  6. 於諸學處應勵力學:
    1. 對於各種學處應該努力修學。
  7. 次應多修欲學之心:
    1. 接下來應該多多培養好樂修學的意樂。
  8. 謂欲學習六度四攝菩薩行等:
    1. 也就是要努力生起希求學習六度四攝等的菩薩學處。
      1. 六度,六波羅蜜多,梵語षट् पारमिता (ṣaṭ-pāramitā),即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智慧度。
      2. 四攝,即布施攝、愛語攝、利益攝、同事攝。菩薩以此四事攝化眾生,故名四攝。
  9. 若由至心起欲學已:
    1. 如果由衷誠心生起好樂修學的意樂之後。
  10. 定受行心清淨律儀:
    1. 就應該決定受持行菩提心清淨律儀。
  11. 結論:
    1. 宗大師在這段本文中依序闡釋了受持菩薩淨戒的次第。
  12. 吉消:因此,修習共中士道、共下士道以及好好地照著上士道所說的內容修習之後,應該在身心相續當中,盡自己最大能力使生起真實菩提心。其次,為了使生起的菩提心達到最堅固不動搖的狀態,應該先修持不共歸依,然後再受持願心儀軌。從真正受持願心儀軌開始,對於各種學處應該努力修學,接下來應該多多培養好樂修學的意樂,也就是要努力生起希求學習六度(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智慧度)四攝(布施攝、愛語攝、利益攝、同事攝)等的菩薩學處。如果由衷誠心生起好樂修學的意樂之後,就應該決定受持行菩提心清淨律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