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應總學六到彼岸:
- 接下來,在總的方面來說,應該修學六到彼岸。六到彼岸,即六度。
- 特為令心於善所緣:
- 在特別的方面來說,為了使心對於善所緣。
- 堪能隨欲而安住故:
- 有能力隨欲而安住。
- 應善學習止體靜慮:
- 應該好好地學習止的體性,也就是應該好好地修習靜慮。止體靜慮,止的體性即靜慮。靜慮,請參考消文(2006/11/25)。【《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止體靜,觀體明也。」
- 《道炬論》說:
- 《道炬論》說。
- 為發通故:
- 為了引發神通。發通,【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開發神通。」
- 修奢摩他者:
- 修止。
- 僅是一例:
- 這只是舉一個例。
- 覺窩於餘處亦說為發毘缽舍那:
- 阿底峽尊者在別的論著裡也說,是為了引發毘缽舍那。
- 故為生觀亦應修止:
- 所以為了引發觀也應該修止。
- 結論:
- 宗大師闡釋受行心清淨律儀,除了應捨命護戒之外,總的方面應該修習六度,別的方面應該修止。
- 吉消:接下來,在總的方面來說,應該修學六到彼岸。六到彼岸,即六度。在特別的方面來說,為了使心對於善所緣。有能力隨欲而安住。應該好好地學習止的體性,也就是應該好好地修習靜慮。《道炬論》說。為了引發神通。修止。這只是舉一個例。阿底峽尊者在別的論著裡也說,是為了引發毘缽舍那。所以為了引發觀也應該修止。
20150710
P070L10正明因相/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如何攝取心要之理/既親進已如何修心次第/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次應總學六到彼岸,特為令心於善所緣,堪能隨欲而安住故,應善學習止體靜慮。道炬論說,為發通故,修奢摩他者,僅是一例,覺窩於餘處亦說為發毘缽舍那,故為生觀亦應修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