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故若發如前所說取心要欲:
- 因此,如果像前面所說的生起了欲求心要的心。消文者按,也就是生起了善法欲。
- 取心要之法:
- (那時候)就必須知道如何取心要。
- 如《中觀心論》云:
- 像《中觀心論》中所說的。中觀心論,請參考消文(2007/3/13)。
- 誰不將無堅,如蕉沫之身,由行利他緣,修須彌堅實:
- 這段偈頌稍微調成「誰不由行利他緣,將無堅如蕉沫之身,修須彌堅實。」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誰不由行利他緣,誰不希望藉由行持利他的因緣。將無堅如蕉沫之身,把像芭蕉樹幹或像泡沫一樣不堅實的肉身。修須彌堅實,修鍊成有如須彌山一樣的堅實。
- 上士具悲故,將剎那老死,病根本之身,為他安樂本:
- 上士夫因為具有大悲心,所以能夠把剎那剎那不斷老死,而且又是一切病源的肉身,作為成就眾生利樂的根本。
- 具正法炬時,斷八無暇暇,應以上士行,令其有果利:
- 要把握具有正法火炬的時刻,淨除八無暇而常得暇滿人身,應該藉由上士道之行持,使這暇滿的人身獲得果利。斷八無暇暇,請參考卷二〈暇滿〉篇之《攝功德寶》 云。果利,請參考消文(2007/12/13) 。
- 謂應念云,我身無實,如蕉如沫,眾病巢穴,老等眾苦所出生處,應以上士所有現行度諸晝夜,令其不空而趣大乘:
- 這一整段等於是宗大師為行者闡釋所引《中觀心論》的這段文字。大師的闡釋說:「也就是說,應該這樣思惟,思惟說我的肉身並不堅實,就好像芭蕉樹幹和泡沫一 樣,況且這肉身又是一切病苦的巢穴,也是老死等眾苦的根源。應該不分晝夜地藉由上士夫的一切行持,使得暇滿的人身不會空無果利,而趣入大乘道。」
- 結論:
- 宗大師為已發取心要欲的行者闡釋如何取心要。
20150618
P068L04顯示何為由三士道引導之億/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音相/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如何攝取心要之理/既親進已如何修心次第/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是故若發如前所說取心要欲,取心要之法,如《中觀心論》云:「誰不將無堅,如蕉沫之身,由行利他緣,修須彌堅實。上士具悲故,將剎那老死,病根本之身,為他安樂本。具正法炬時,斷八無暇暇,應以上士行,令其有果利。」謂應念云,我身無實,如蕉如沫,眾病巢穴,老等眾苦所出生處,應以上士所有現行度諸晝夜,令其不空而趣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