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緣念-心經-觀自在菩薩-菩薩
- 菩薩
- 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能自己覺悟,再能覺悟人的謂之菩提薩埵。
- Bodhi(菩提)意為「覺悟」,satto或sattva意為「有情」,翻譯成漢語的意思為覺悟的有情眾生。
- 心經中所指的這個菩薩是指十地等覺將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薩。
- 十地等覺菩薩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謂補處菩薩,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雲朵,嚴密護身,可以發為電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諸魔外,終成佛道。
- 菩薩有三:
- 果地菩薩。已經證得佛果,為了引度眾生,應化為菩薩身者;如觀世音、地藏王、彌勒。
- 因地菩薩。因地菩薩者,依修行而得菩薩果位者。
- 願地菩薩。願地菩薩者,謂發願願行菩薩道者。
- 金剛經——若菩薩(指願地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指因地菩薩)。願地菩薩(即正在修菩薩行,但還未修成菩薩果位者),因地菩薩(已經修到菩薩果位者)。
- 菩薩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覺,最高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佛退位後,他來接位的,如此土的彌勒佛,西方的觀世音大士。
- 南傳佛教認為,菩薩是在佛法失傳之後,在未來成佛、重新開啟正法之教的修行者,南傳經典提到的菩薩只有兩位,即成佛前的釋迦牟尼和未來佛彌勒菩薩。此外,上座部佛教所定義的菩薩也包括了一切發願在未來成為佛陀聖弟子的修行者,即聲聞菩薩。菩薩的主要修行內容就是十波羅密。
- 北傳大乘佛教認為(根據《華嚴經》等經典),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直到圓滿成佛,總共有五十二個階位,即菩薩五十二位。菩薩是佛的脅侍,每位佛有兩位等覺菩薩作為脅侍: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脅侍菩薩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現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娑婆三聖);華嚴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華嚴三聖);東方琉璃光世界藥師佛的脅侍為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東方三聖)。佛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解脫於苦難、輪迴之中。
- 大乘佛教佛經稱某些菩薩在遠古已成佛,如觀世音菩薩過去佛號正法明如來,他們以大慈悲心,為度眾生示現菩薩形象,倒駕慈航重入世間教化救度。
- 這尊中亞雕像刻畫了做菩薩時的悉達多·喬達摩(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