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見聞得受持
既然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從現在開始要好好地追求與研究佛法,依照佛的教法來奉行與修持。 - 見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 受持:依照佛的教法來奉行與修持。
20140110
20140109
前行緣念-開經偈-百千萬劫難遭遇
- 百千萬劫難遭遇
今世捨了人身後,我們眾生流轉六道,不知等到何時何日才可再投生人間?來生是否還能再來做人就難保證了?更何況即便投生為人,還必須要有足夠的福分才能聽聞或修行佛法。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今生今世的這個人身來好好地修行。 - 百千萬劫:
- 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世捨了人身,來生是否還能再來做人那就難保了。一切要看我們現在所造的是什麼業,萬一造了惡業,很容易就進入畜生、餓鬼、地獄道,根本沒有機會聞修佛法,得道解脫。
- 劫在佛教中代表極長的時間,分小劫,中劫及大劫,一小劫約有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一中劫有二十個小劫,而一大劫則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那麼百千萬劫,就可想而知是要經歷無數的年份了。為什麼百千萬劫難遭遇呢?因為我們眾生流轉六道,不知等到何時何日才可投生人間,大德們常說: "投得人身,如盲龜每百年一次,從海底爬升上滿布木板,而偶有一空隙的海面上透氣般難得"。
- 六道之中,天道和修羅道眾生,樂多於苦,而只顧盡享天福,少有修行。天道眾生的壽命從五百歲至八萬劫不等,視乎在二十八個天中那一個天而定,第一個天名四天王天,一日等於人間五十年,而第二個天名帝釋天,一日則等於人間一百年,如此類推。
- 鬼道眾生的壽命通常都有千多年,鬼道一日則人間一個月,而鬼道眾生忙於四處覓食,少有聽聞佛法和修行的。
- 畜生道眾生的壽命是六道眾生中最短的,從數小時至少有數百年不等,亦是難得聽聞佛法和修行。
- 地獄道眾生終年終日受苦,無有出期,談何修行和聽聞佛法呢?
- 而人道眾生是苦樂參半,反而是最佳修行的地方。人道眾生雖一同生於人間,但其中亦只有福份的人,才可以有機會聽聞佛法和修行的。
- 難遭遇:
- 六道之中,扣除掉天道和修羅道眾生、鬼道眾生、畜生道眾生、地獄道眾生,以及人道眾生中福份不足而未能聽聞佛法或修行者...等,為數極多極多的眾生所積累的極長極長的時間(百千萬劫)均無法聽聞佛法或修行。最後,扣除掉上述一切所剩餘的極其渺小的少數有福份的人道眾生才能聽聞佛法和修行(遭遇),這真是太難得太難得了啊!
- CHI:六道眾生的壽命,有數千數百萬劫(註:一小劫就有1680萬年),六道眾生的壽命中,扣除掉不聞修佛法的天道眾生、修羅道眾生、鬼道眾生、畜生道眾生、地獄道眾生,以及人道眾生中福份不足者...等。剩餘極其少數能聞修佛法的有福份的人道眾生,真是寥寥可數。這些能聞修佛法的人道眾生與無法聞修佛法之六道眾生相較,有如一毛相對九牛啊!這種能聞修佛法的福分與機緣,實在是太難得了!要好好把握身為人身而得以思聞佛法的千載難逢的機緣啊!
20140108
20140107
前行緣念-開經偈-偈的意義
- 偈
- 注音"ㄐㄧˋ"
- 漢語拼音" jì "
- 音同"季"
- 佛教文學的詩歌,無韻。
音譯相當於梵語gāthā的原文,義譯為頌。
每偈由四句構成。 - 例:《五燈會元.卷一.五祖弘忍大滿禪師》:「盧自秉燭,請別駕張日用於秀偈之側,寫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例: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20140106
前行緣念-開經偈的傳說故事
佛教徒中流傳有這麼一個故事。
兩千五百年前,
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
有一天,
釋迦佛帶著弟子托砵外出化齋。
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
其中一位嬌滴滴的女孩子,
遠遠看見釋迦佛帶領弟子們而來,
就半戲半真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
走到佛陀面前,
往佛陀的飯砵內一放。
釋迦牟尼客氣地接受了她的沙土。
大弟子捨利佛看不過眼,
心想這女孩豈有此理,
怎麼可以用沙土戲弄我師尊。
在路上實在忍不住,
就問道:
師尊,
剛才那女孩子,
把沙土放您飯砵裡,
怎麼能讓她這麼胡鬧?
釋迦佛微笑:
你們不知,
此女千百年後,
因緣成熟,
要在東震旦國為王。
這時我如不接受她的沙,
她將會試圖去破壞佛法。
我接受了她的沙子,
這樣讓她結下此善因緣,
她將來做王時將會弘揚佛法。
此女孩子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則天。
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龍鳳之姿。
武則天做皇後之前曾經作了四、五年女尼。
她不但虔信佛法,
而且精通佛理。
她作了一首贊歎佛法的四句偈言,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成為佛教徒誦經的開經偈,
一直流傳了千百年。
兩千五百年前,
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
有一天,
釋迦佛帶著弟子托砵外出化齋。
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
其中一位嬌滴滴的女孩子,
遠遠看見釋迦佛帶領弟子們而來,
就半戲半真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
走到佛陀面前,
往佛陀的飯砵內一放。
釋迦牟尼客氣地接受了她的沙土。
大弟子捨利佛看不過眼,
心想這女孩豈有此理,
怎麼可以用沙土戲弄我師尊。
在路上實在忍不住,
就問道:
師尊,
剛才那女孩子,
把沙土放您飯砵裡,
怎麼能讓她這麼胡鬧?
釋迦佛微笑:
你們不知,
此女千百年後,
因緣成熟,
要在東震旦國為王。
這時我如不接受她的沙,
她將會試圖去破壞佛法。
我接受了她的沙子,
這樣讓她結下此善因緣,
她將來做王時將會弘揚佛法。
此女孩子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則天。
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龍鳳之姿。
武則天做皇後之前曾經作了四、五年女尼。
她不但虔信佛法,
而且精通佛理。
她作了一首贊歎佛法的四句偈言,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成為佛教徒誦經的開經偈,
一直流傳了千百年。
20140105
前行緣念-開經偈的源由
-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 這首偈的由來,
是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
由於武則天是虔誠的佛教徒,
她對於《華嚴經》非常地愛好。
總覺得晉譯的六十華嚴欠缺得太多了,
不完整,
感覺到非常地遺憾,
所以就派了特使到印度去求這部經,
看看有沒有完整的本子,
在這時候于闐國的三藏法師得到這個本子,
她就連法師一起請到中國來,
這個法師是實叉難陀,
請他來之後,
主持翻譯《華嚴經》。
實叉難陀法師在西域是非常有聲望,
知名度相當高的一位法師,
我們中國這些大德,
乃至於帝王,
對他都非常景仰,
皇帝親自聘請實叉難陀法師到中國來。
實叉難陀法師來的時候,
帶來了《華嚴經》,
也不完整,
但是比晉譯的經多出了九千頌,
所以一共有四萬五千頌,
大經的義趣已經能夠看得出來了。
譯場規模也非常大,
武則天也常常親自參與。
譯成之後,
武則天初閱《華嚴經》時,
因體會佛法的高妙希有,
非常歡喜,
故有感而發,
給這部大經題了一首開經偈,
也就是我們現在念的開經偈。
這四句偈實在做得太好了,
充分地表達了輪回迷途的眾生有幸見聞佛法時的歡喜。
數百年來雖有許多人曾經試圖修改其中的文字,
但都不比原作。
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再做一首比它更好的開經偈,
可見這首詩偈之精妙。
頌流傳至今,
並成為眾多修行人頌經之前必不可少的發願文。
千百年後的今天,
大凡佛教寺院,
每天在未誦經文以前,
都要先念這四句“開經偈”。
20140104
前行緣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無:
南無(漢語拼音:nā mó;注音:ㄋㄚˊ ㄇㄛˊ),
南無二字唸為「那謨」,
為梵語,
後方常接佛菩薩名號。
「南無」二字,
中文意譯為「禮敬」、「皈依」、「歸命」、「合一」、「歸禮」、「救我」、「度我」的意思,是眾生向諸佛菩薩至心歸依信順的話。
雖然南無二字為譯音,
但古代譯師取用中文字亦得考量適當字義,
南字或可以解為地球所在的南贍部洲等,
無字則為空性、寂滅、緣起等心經般若要義,
意即諸法緣起空,
究竟涅槃聖道。
「南無」二字常用於念佛頌持,
或者見於信徒將之連同佛號印成貼紙,
貼在易肇事路段的路邊,
希望減少災厄發生。
二次大戰時,
日本軍常設「南無」八幡大菩薩的標誌,
祈求福祐,
尤其神風特攻隊的軍機外殼,屢見不鮮。 - 本師: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本師者,根本教師。
西方阿彌陀佛、東方阿閦鞞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釋迦佛說出來的。
設若釋迦佛不說,我們連一尊佛,亦不會知道。
因此,我們稱念釋迦佛名號時,特加“本師”二字,
稱曰: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别尊重!
我們對於本師的名義,尤應留心詳記。 -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梵文: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意為「釋迦族之聖者」),
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巴利文:Siddhā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
古印度著名思想家,
佛教創始人,
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
被尊稱為佛陀(Buddha、意為「覺悟者」)、世尊等;
漢地民間從明朝開始還尊稱他為佛祖,即「佛教之創祖」。
在許多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神明;
一般而言,佛教正信弟子,不會認為釋迦牟尼佛是神,
在佛教中,神屬於六道眾生中的天人,
佛是已經脫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20140103
前行緣念-大綱與全部內容
前行緣念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 開經偈(一遍)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羲 - 般若般羅蜜多心經(三遍)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波若波羅蜜多故。
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波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密集嘛(三遍)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
20140102
20140101
認識前行緣念與課後回向
- 認識前行緣念:在每一堂上課前,我們都會進行前行緣念,一方面祈求佛菩薩的加持,一方面可以讓我們調整安立正確的上課動機。
- 認識課後回向:每一堂課結束之後,在大家認真研討之後,我們也會做回向,將我們研討的功德回向我們的希願處,讓功德能夠增長廣大。
訂閱:
文章 (Atom)